所在位置:首页 > 修身齐家录

“老实官”蔺挺达

发布日期:2018-07-06信息来源: 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号:[ ]

河南偃师市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内,新落成的一座小凉亭格外引人注目。古色古香的亭子里,陈列着本文主人公蔺挺达的雕像。蔺挺达,字金芝,号东崖,偃师人,系战国时期赵国大夫蔺相如后裔。蔺挺达“登顺治壬辰科进士”,先后在工、刑、礼、户四科任给事中,官至吏科掌印都给事中,时人评价“江湖其才,风霜其节”,但对他的另一个评价却更加亲切、流传也更加广泛——“老实官”。

蔺挺达的爷爷,是明代的蔺完植,官至衡州知府。他告老还乡回到偃师后,生活十分简朴,住在先祖留下的窑洞内,粗茶淡饭,修睦乡里,遇到豪绅欺压百姓时,总是站出来替老百姓说话,留下了好口碑。

蔺挺达自小读书用功,德行很好。进入仕途后,长期任给事中。给事中制度是我国明清时期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,主要负责“言谏、封驳、纠劾、监督”等工作,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科都有给事中,其中掌印都给事中为各科给事中负责人。

既然身负纠举监督之责任,蔺挺达不畏阻挠,敢于检举不法官员。钱塘知县沈虬,对地方建设漠不关心,却整日盘算怎样捞外快。朝廷发现钱塘税收存在问题,就派人前去调查,结果发现沈虬玩忽职守,致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。

当时蔺挺达还只是一个品级不高的言官,其工作部门隶属于都察院。他奉命办理此案,可谓用尽心力,将弹劾沈虬的案卷整理得清清楚楚,如实上报,沈虬遭到免职处分。

沈虬免职,按理说这个案子就算结束了。但事情没这么简单,当时浙江巡抚陈应泰,与沈虬关系密切,他竟然将为朝廷漕运军粮这么重要的差事,交给沈虬一个戴罪之人去办。陈应泰不但让沈虬放心大胆去办,还通过关系找到浙江按察使牟云龙,企图为沈虬翻案。

牟云龙听从陈应泰的指令,眼看事情快要办成,沈虬也将复职,有人把此事密报给蔺挺达。他大感意外与震惊,如此通同作弊,将国法置于何处?他立即向朝廷报告了浙江巡抚和浙江按察使的不法行径。他在上书中写道:已经烧过的灰烬,现在有人欲使其复燃,这是为什么?若不是为了钱财,就是为了关系和情面。这两个胆大妄为的官员,起用一个不思悔罪之人,岂不是让白骨上再生肉!蔺挺达的检举受到朝廷的重视,朝廷经过审查核实后,沈虬没能官复原职,相关人员也受到了处理。

在日后的工作中,蔺挺达依旧不辱使命、忠于职守。有一回,户部派员至豫西各县清查丈量土地,趁机搜刮地方,蔺挺达秉笔上书揭露,朝廷经过核查后,减免豫西各县税银二万余两。偃师县城衙门前树碑坊纪念,字曰“直谏坊”。此事记载于乾隆年间修成的《偃师县志》中的《名臣传》。

蔺挺达给后世留下了两百余件奏疏,后人将其整理成了《存心堂奏疏》一书,蔺挺达的敢言上疏,得到了顺治的欣赏,他还送其“老实官”的称号。

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蔺挺达的故事,这些故事于史难以考证,却真实反映了百姓对蔺挺达的感情。我们这里不妨讲一个蔺挺达离任的故事。

蔺挺达是在康熙年间致仕的。这天,蔺挺达要启程,有些居心不正的人也来送行。当他们看到马背上驮着鼓鼓囊囊的布袋,以为必是蔺挺达多年积攒的宝物,要求蔺挺达打开让他们看看。蔺挺达倒也从容,面对他们语带讽刺的话,他一言不发,只是打开布袋。谁知打开之后,全是零零碎碎的建筑垃圾,有砖块也有碎石。众人均极为不解,蔺挺达说道:“这些东西都是我寓所之废物,我走之后,寓所一定要分给新任官员居住,我要把这些东西清理干净,扔到城外去,免得妨碍他人居住。”

由于“老实官”的美名,蔺挺达回到偃师之后,乡里乡亲都很尊敬他。当时偃师老城东大街有“蔺御史宅”,地方官员路过,文官下轿,武官下马,以示尊敬。这种景象让乡亲们颇感自豪,津津乐道,但蔺挺达却如芒在背,感到浑身不自在。他拿出自己的积蓄,让人在东大街南边又修了一条路,让过路官员避开自己的宅第。据偃师一些老人讲,这条路东起东城门,只有五百米,正好避开蔺宅,此事也成了当地的一段佳话。(作者杨献坤 单位:河南省偃师市纪委监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