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nner

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。

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九卷:“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,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,可谓贤矣。” 

陈傅良,南宋著名学者,世称止斋先生。淳熙六年(1179年),陈傅良外调任福州通判,当地有个富户之女犯法,陈傅良按法秉公审理,为豪强们所忌恨,他们私下勾结,诬告傅良专权,傅良因此被罢官,主管崇道观(闲职)。绍熙四年(1193年),陈傅良升任代理中书舍人,负责替皇帝草拟诏书,但他仍旧保持廉明正直、不畏权贵的操守和作风。宫内有个“炙手可热”的太监叫陈源,恃宠而骄,在宫中专横跋扈,皇帝要升他为内侍押班,陈傅良两次拒绝书写升迁陈源的任命诏书。江西吉州有农民鄢大为被判为“持械强盗”,被刑部、大理寺定为死罪,经皇帝批准后,由他写诏书下达执行,可是他读了案卷后,认为是持扁担盗窃,不是持刀、枪等武器偷盗,由于法律条例不清而造成错判,罪不至死,请求重新审判,终于使此人免去死罪。

古人云: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要想天下太平,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;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,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;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,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。按照我国传统道德伦理,修身养性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。而公平正直可谓修养品性的题中要义。历来的文人志士都不屑于迎合权贵、阿谀奉承之举,他们佩服的是陶渊明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气节,李白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”的豪气。孟子说:“养心莫善于寡欲。”当人们不懂得收敛自己的欲望的时候, 品行就容易变质。所欲既多,所失亦大。无欲则刚,无欲,就能做到在物、利、色面前头不昏、眼不花、心不乱。今天,我们党员干部要做到立党为公、执政为民,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就必须具有公正不阿的优良品质。公生廉,廉生威,只有公正不阿,不畏权势、不惧诱惑、不计得失,才能清正廉洁、公正无私,也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。

往期回顾